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博士点建设工程”重点学科单位,并且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重庆市“一流学科”的建设立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有重庆市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特种焊接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平台9个;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科研和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5人,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4%,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为81%。拥有省部级及以上骨干人才共14人次,其中,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后备学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市“322”人才计划第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重庆市科研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学科专业群1个。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部,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国家、省、部级奖励1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5项,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
学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及国内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达成了教师互访、联合培养研究生及产学研合作协议,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
学院2019年按照材料大类进行招生,招收14个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5个班,材料类招生9个班),共计560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志愿学生在填报单独填写。其它只填报材料类专业,进校学习一年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再选择专业。材料类3个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学院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基础,又有拓展能力的材料工程类复合型人才,塑造学生具有广泛的专业适应性、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历届毕业学生就业面十分广泛,分布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家电信息、能源交通、建筑材料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等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或外资企业,也可在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学或科研工作。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3-62563173
学校招生咨询电话:023-62563211/68654964
专业名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
学制:四年 层次:重点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三特”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第一批次招生专业,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模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决策、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以及合作与交流技能,具备运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来研究并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等工程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以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及装备、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检测技术与自动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形概论双语等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辅以catia三维造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锻造工艺学、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铸造工艺学、Matlab及其工程应用、塑料成型工艺学等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毕业去向:主要进入汽车、电子、家电、通讯、交通和航天航空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从事金属零件制造工艺及模具设计、汽车零部件设计及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科研、教学、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分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培养)
金属材料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在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金属材料及表面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具备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知识背景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材料开发设计、生产,科学研究、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前沿视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材料学、金属腐蚀原理、材料表面工程、汽车材料及表面处理、先进轻金属材料及应用、失效分析、热处理设备及控制、摩擦与磨损等。
主要毕业去向:在汽车工业、机械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从事材料研究开发,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失效分析,材料表面防护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具备装备制造、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建筑材料领域知识背景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材料开发设计、生产,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前沿视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无机材料与工艺、功能材料与器件、复合材料、建筑材料学、粉体工程等。
主要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电子工业、航天航空工业、新材料行业、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IT领域、特种功能材料、建筑建材等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生产管理与经营、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面向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及加工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及成型加工中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材料、化工、能源、环境等行业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安全意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应用(双语)、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成型工艺、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改性原理及方法、现代测试及表征技术、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等。
主要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电子电气、石油化工、船舶、医药、环保、航天航空、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需求,以及现代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培养知识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材料学、机械学、电学、控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交叉知识,掌握先进焊接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能够在企业以及教学、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应用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包括焊接原理、电弧物理及现代焊接方法、焊接电源及其智能控制、焊接结构工程、电子微连接技术与材料、焊接检验与质量控制、先进焊接制造技术(双语)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材料加工过程智能控制、机器人焊接制造、计算机辅助与智能焊接制造、电子封装工艺与技术、电子封装可靠性及测试技术、电子制造技术基础概论等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电子、船舶、机械、化工、核电及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焊接工艺设计及装备制造、焊接过程自动控制设计、焊接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特色、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追踪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围绕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开展建设,已在轻合金材料及其表面工程、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电子功能材料与先进连接技术、数字化制造与特种加工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区域优势。其优势体现在:
1)师资力量雄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现有专任教师75人,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4%,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为81%。拥有省部级及以上骨干人才共14人次,其中,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后备学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市“322”人才计划第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重庆市科研创新团队1个。
2)学科平台完备
建有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特种焊接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车用摩擦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精密塑性集成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平台9个。现有实验室面积7000m2;拥有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共计312台(套),设备总值4500余万元。
3)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来,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863项目子课题、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等共计30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2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6项,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
4)合作交流广泛
该学科已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本东北大学、德国GKSS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5)人才培养质量高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专业技术领域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依托省部级科研基地,科研促教学;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项目攻关等领域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办学;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内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坚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6)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我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好,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学院每年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研究院等知名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