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舰艇公开课”三师同堂 重庆理工大学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11月21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启航扬帆新征程,强国有我材料人”舰艇公开课在重庆建川博物馆海军166驱逐舰(珠海舰)上开讲,通过沉浸式实景参观、多方教师讲授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

2E9C7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建川博物馆合作开展“舰艇公开课”。

当天,博物馆讲解员黄家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沟引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怡妍分别为学生授课。黄家新介绍了166珠海舰的研制和历史;沟引宁从装备发展、材料先行,以专业角度对舰艇特种材料、特殊加工技术进行介绍,讲述国防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鼓励同学们扎根专业、矢志报效祖国。朱怡妍从历史入手,讲述“强国”故事,勉励同学们坚定专业自信、民族自信,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在博物馆讲解员(右一)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舰艇。

  同学们认真倾听专业课教师讲解材料的种类、性能要求、功能用途等专业知识。

  思政课教师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将家国情怀的种子根植学生心中。

“同学们,其实船舰上用到的材料种类非常多……”在沟引宁的讲授下,同学们对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在沟引宁看来,各类现代化装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材料”的存在,这样通过拓宽教学场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以实景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材料“大有用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课程思政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里的思政育人元素,同样也要求我们思政教师努力向着专业靠拢。”这堂公开课中,作为“思政导师”的朱怡妍深受启发。她说,如何把价值导向和知识传输相结合,形成思政和专业的同频共振,让思政课更加贴合学生,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她要多向专业课教师讨教,在以后的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具体专业知识和实务知识进行授课,以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历史与现实联动,引发了学生内心对于家国情怀的情感共鸣和专业认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代建红有感而言:“今天3位老师的知识普及和专业讲解,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材料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为材料强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晓梅介绍,此次活动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建川博物馆三方携手,开展的一次有益合作。通过社会导师、专业导师、思政导师“三师同堂”,推进馆校联动、专业课与思政课联动,让博物馆历史“活”起来,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起来。同时,这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红色根据地”党建育人系列行动的重要内容。“培根铸魂,育真材实料。”张晓梅表示,下一步,学院将紧密结合历史与现实,致力于撬动社会文化的丰富资源,在建好“学科融课堂”“行走大课堂”“优质云课堂”等方面持续用力,持续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积极构建具有材料学科专业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左健康表示,在学校党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专业学院“一对一”结对共建课程思政暨“一院一品”大思政育人品牌建设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服务课程思政建设,全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精心塑造“党旗飘飘·红心向党”党建品牌,着力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通过院院携手、馆校合作,共同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深挖思政育人元素,进一步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原文链接:http://cq.news.cn/20231122/49976a61ce65492f94be8298c2f33747/c.html